隨著國際貿易的繁榮,越來越多企業通過塑料托盤來實現大批量貨物的出口。然而,很多企業在報關時,常常忽視了一個小細節 —— 海關編碼(HS Code)。

別小看這個數字,一旦填錯,可能帶來高額關稅、貨物滯留,甚至罰款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塑料托盤在報關環節的常見編碼,以及如何避免“掉坑”。
一、什么是 HS 編碼?
HS Code,全稱 Harmonized System Code,是一種由世界海關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化商品分類編碼。
它就像“商品身份證”,決定了進出口稅率、監管要求和統計數據。
對于塑料托盤來說,正確的 HS 編碼至關重要。
二、塑料托盤的常見編碼類型
3923.10 —— 塑料托盤(通用類)
適用范圍:多數塑料托盤
特點:最常見的編碼,覆蓋范圍廣
注意:有時因材質不同,需要進一步細分
3923.21 —— 聚乙烯(PE)制托盤
特點:專指聚乙烯材質制成的托盤
優勢:在某些國家享受不同關稅政策
場景:出口美國、歐洲部分國家時較常見
3923.29 —— 其他塑料制托盤
特點:用于聚丙烯(PP)等其他材質
注意:需要提供托盤材質說明書,海關會審核
三、企業常見“踩坑”案例
案例1:編碼填寫錯誤,導致貨物滯港
某出口商誤將 PE 托盤報為“其他塑料制品”,結果海關要求補稅并罰款,貨物延誤一周。
案例2:忽視國家差異,關稅增加
同樣的托盤,在不同國家可能有不同的稅率要求,企業因未核實而承擔額外成本。
四、如何避免 HS 編碼錯誤?
確認材質:在出貨前明確托盤的原材料(PE、PP 或其他塑料)。
查閱國家關稅表:不同進口國政策可能不同。
準備完整資料:包括托盤材質報告、生產商說明等。
與報關行溝通:請有經驗的報關行協助審核編碼。
五、總結建議
塑料托盤看似普通,但涉及的 HS 編碼卻關系重大。
企業在出口時,務必:
1、先確認材質
2、再匹配編碼
3、最后結合目的國政策核實
錦尚來塑膠科技在出口環節積累了豐富經驗,不僅提供高品質托盤,還能協助客戶確認正確 HS 編碼,幫助企業規避風險。
錦尚來塑業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sztinghong.com/
